English

戏剧小品因何受冷落

1999-06-2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戏剧小品一度在戏剧舞台上异军突起,风靡全国,一时间,戏剧小品成为剧坛一抹绚丽的风景。然而,时至今日的戏剧小品昔日风光难再,有的成为观众发泄不满的对象。如此反差,令人思索。

吕育忠脱离生活

戏剧小品当年迅速走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追踪时代步伐,反映时代精神,以浓郁的生活气息,直面社会与人生,使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领悟、感知、体验人生世态。

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小品,多为贴近现实,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多为表现人们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人际关系、伦理道德方面的冲突,捕捉生活中的一个瞬间,宣泄人际关系中的一缕情,激发一种精神和情绪,使观众倍感亲切。

把人民大众的社会生活作为创作的唯一源泉,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一滴水见太阳,小品虽小,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该使人感到时代的脉搏、人民的心声。然而,近年的戏剧小品,却距人民大众的生活愈来愈远,逃避现实,闭门造车,神聊胡说,东拼西凑,一味地自娱自乐自我陶醉在自我营造的所谓艺术天地里去孤芳自赏,虚假的情节,苍白的人物,使观众大倒胃口。小品脱离了生活,生活自然也就冷落了小品。

现实生活色彩绚丽丰富多姿,尤其是我们这个涌动着改革浪潮的年代,处处充满了戏剧契机,这就要求我们的艺术家、剧作家必须走向民众,深入生活,用心灵去感受时代的激荡,真实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只有这样,小品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钱字当头

戏剧小品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诸多艺术品种中独领风骚,而为人们青睐的同时,也被人蒙上了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戏剧小品贴近生活,短小精悍,人员精炼,道具简单,形式活泼,在人们不满足听报告、读报纸等传统宣传方式之时,便用小品这种既具审美功能且新颖活泼、群众又喜闻乐见的形式取而代之,即通过小品这种艺术形式来宣传本行业的英模人物、先进事迹,或宣传本行业在国民生计中的重要位置。这种行业小品尽管为群众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润滑剂,使广大群众成了文艺工作的主人,但这种以中心意图命题、人物的行为和关系纯是为中心主题服务的小品,无疑疏于浅陋平庸,就事论事,过于直露,缺少内涵,就像一篇干巴巴的政治宣讲弥漫舞台,使小品失去了应有的生气和灵气,尽管剧中人物慷慨激昂,但观众心如死水,难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更令人忧虑的,是行业小品的商品化。这种小品以赚取金钱为目的,粗制滥造,不堪入目。为了满足各种买主的要求,据说有人罗列了近百套模式化小品的格式,无论是晚会小品、防火小品、税务小品、计划生育小品等等一应俱全,按其所需便可选出一种模式稍加改头换面,便在一夜间敷衍出来,一手拿钱一手交货。这种短期行为的精神垃圾,不仅片面误导了观众的欣赏,而且也直接导致了小品的枯萎,浮浅和狂躁。

庸俗乏味

戏剧小品深受群众欢迎的另一原因,是在于它的通俗化,即戏剧小品所要说的、要演的、要表现的,皆为群众所熟悉、关心且就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或社会现象,因而小品的情节构思、立意内涵,大都能使观众易于明了,即便有寓意深刻之作,也大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然而,通俗决非就是庸俗,真正有保留价值的精品,大都是单纯而不单薄,简练而不简陋,轻盈而不轻飘,通俗而不庸俗。但从目前演出的某些小品来看,不能不说存在着一些庸俗化的倾向。为了取悦观众,获取廉价效果,有的小品故意搞噱头,出洋相;有的小品以演员的长相为内容说长道短,眼睛如何,鼻子如何,嘴巴如何,你家夫人如何,我家老婆如何,没有实质意义;有的甚至搞一些低级趣味。这种庸俗化的表现充斥于一些文艺团队的商业演出和“走穴”演出的小品当中。他们忽略了小品的寓教于乐功能和应有的培养观众不断提高审美趣味以及艺术鉴赏力的使命。

低级庸俗的小品缺乏与观众的坦诚对应,即便一时换得的笑声也只能构成对观众自尊心的伤害,使观众大倒胃口,不同程度地产生腻烦心理。久而久之,观众在接受此类小品的过程中就逐渐麻木,这种麻木对小品而言就是危机,也正是目前小品难以超越自身、求得发展的障碍。

内容超载

小品、短剧、独幕剧与大戏虽然同属戏剧范畴,但是小品的关键是个小字,它对欣赏者来说,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与矛盾,而是提出问题展示矛盾,把问题和矛盾艺术地献给观众。因此,小品比起短剧、独幕剧和大戏,在其内容的承载负荷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实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条小船不能装载超过它所能承受的重量,否则就有沉船覆舟之险,这简单的常识对于小品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小品是瞬间的曝光,它只截取生活中一个片断,一个场景,一个瞬间。尽管如此,目前的小品创作却屡屡出现内容的超载。如有的小品强求容纳剧情复杂、内容冗长得足以构成独幕剧甚至是大戏的题材;有的小品刻意体现过大、过重的主题;有的小品展示过于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凡此种种,要想在15分钟时限里解决,只能采取压缩展示矛盾冲突过程,加速解决的办法,结果是使小品丢失了瞬间艺术的片断意识,失去了流畅自然的清纯品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